露露逸谈12,宝玉的遁世,黛玉的仙逝,以及佛教所说的‘执我’/Lulu Wangs Chinese column 12

ping2

许多年前,瞎写小说之前,我专爱看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宝玉和黛玉,我就纳闷,为什么震撼我心灵的千古奇恋,总以悲剧结束?当然,也有相爱男女,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修成正果的,比如《还魂记》,《仲夏之夜》,《傲慢与偏见》等喜剧。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远不如悲剧大。希腊悲剧, 如《俄狄浦斯》,流传万古,而不是希腊喜剧,并非偶然。

就拿宝玉和黛玉来说吧,两人爱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但爱得越深,离别得就越惨烈。这是为什么? 在鄙人看来,其直接原因在于恐惧。如果让我们在平地上顺着一条白线走,我们也许能做到。但要是让我们在悬崖上做同样的事,我们就心惊肉跳,十有八九会曲线前行,以致坠入悬崖。

爱情也是如此。恋得越真切,就越害怕 失去对方,使得陷入情网的男女,超度敏感,互相猜疑,赌气斗气,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作。不作就不会死 – 不怕失去对方,恋爱关系就不易中途而废。
露露逸谈12,宝玉的遁世,黛玉的仙逝,以及佛教所说的‘执我’/Lulu Wangs Chinese column 12
但爱得越深,离别得就越惨烈,除了上述的直接原因,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那就和佛教所说的‘执我’关系密切。佛家认为,无论是声色味像,还是意识观念等等,都是人对世界的反映。而这世界虽是真实的,也是时刻变化的。就像一哲学家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倘入同一条河,因为河是流动的,分分钟都在变化。

但常人却觉得世界是静止的,所以希望将来和现在一样,尤其热恋中的人儿希望好花常开,好景常在,可能吗?佛家认为,万事万物聚散无常,缘在情在,缘灭情了。按照宇宙的时间观来看,这些东西瞬间俱灭,所以就是世界其实是空的。

人越情切时,越逼向情之内核 –世界是变化的,是空的,热恋不可能地久天长。就像人发烧一样,烧到四十度时,体温下降就开始了,或者人痊愈,或者人病逝, 不可能从二十岁高烧到八十岁。热恋人儿直逼情之核心 – 情感很难保持高烧状态 –的时候,他们的恐惧也达到饱和程度。

如果两人中没有一方能悠着点,放弃对高烧的执着,安慰对方,将感情合理降温,以延长爱情的生命,那这两个人就会像宝玉黛玉一样,对彼此又爱又疑,无形中伤害对方,给美好的恋情投上阴影。而贾母不让宝玉与黛玉结合,除了势力金钱的方面的考虑之外,谁能断定没有贾母的焦虑?她不愿意看到宝黛的苦恋持续下去,互相伤害, 令长辈和过来人忧心忡忡。

对爱情的执着也是对自我的执着。自我是通过声色味像,意识概念与情感等体现的。热恋之人虽然看不透这些事物的本质 – 空和易变 –但他们潜意识觉察到爱欲的高潮就意味着衰落,消亡。这就是为什么 达到顶点的爱情,没有出路。只有溘然而止,才能将纯美的爱情凝固在最高潮。最动人的爱情是最凄美的,悲剧的,由此而来。

怎样才能避免悲剧?佛家说,认识到万事皆空,空皆万事,缘在生,缘灭了,对空的世界何必执着?意识到我所闻所听所看所想的东西和宇宙中的万事一样,瞬间即逝,是空的,我们也就不再执我。 即能随缘自在,不为物役,不为情役。有情就享受,情尽就放手,潇洒一生。如此类推,宝黛爱情也许会在他们俩少些执着的情况下而更持久些,甚至修成正果。但婚后他们还能像当初那样热恋吗?

这大概是为什么有些热恋之人为了将爱情定格在高峰,不惜舍命。命和爱,孰重孰轻?宝黛用他们的生命谱写出凄美的歌,我们凡人只能在《红楼梦》中浪漫一番,在现实中还是放下执着和执我实惠些。长生久视吧。

3-3-2014 adam en eva ABC reeks<<< << Download Book App/E-book Adam en Eva in China vanaf €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