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如果你问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我会告诉你:中国人从事物的阴阳两面来看问题,而西方人的标准则是好或者不好。
 
什么是阴阳?或者你要我说什么是阴阳?我觉得你可以将它和是与不是来比较。但是:‘是’的回答是好还是坏,这要视问题而定,你或许对我的回答会不以为然。但是事实是:阴阳的思维方式,避免了很简单地给人或者事物贴上或好,要不便是坏的标签。啊,或许你会想,中国人不知道好或者坏。听上去有些怪,不过事实如此。在中国人的眼睛里,没有那些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标准和价值观。
 
说说‘爱情’。爱情是美妙的,这应该是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吧?可是中国人会说不。想想病毒吧,如果病毒爱上了你,那你就很难摆脱它了。你会因它而生病,严重的话,你会因此而丧生。
 
说说‘恨’。有谁会需要它?且慢,中国人的答复却是:‘我需要’,他们认为:对病毒的憎恨正是发明防治病毒疫苗的强大动力。
 
再说说毫无保留的爱情,如果病毒毫无条件地爱上了你,有时候哪怕你已经注射了疫苗,也无法抵御它的爱对你进攻。爱,对于中国人来说,仅仅意味着一种付出。而付出很难说是好还是坏。爱,只有在水到渠成的时候:那个你爱的人,也爱上了你,才能修成正果。否则,爱就像一个毒瘤,你要摆脱它,但是它却紧紧地跟着你。其他的感情,正如‘恨’,也是同理。
 
那么‘阴阳’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人的行为处世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他们不会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感到沮丧。好坏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相对的。只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并善于发掘出事物中积极的一面,一切便就了然了。 于是‘危机’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体。
 
第二,有备无患。 阴阳,与好坏不同,它不是静止的。阴阳之间时刻在相互转化。就像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机遇一样。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有可能导致危险的降临。我想,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什么中国政府将所积累的财政资金用于储存和投资,而不是随便乱花。当危机到来的时候,政府可以凭借手头的资金出手挽救那些因股票市场狂泻而频临破产的支柱企业、或者购买美国的国债和其他的投资,并等待将来时机到来的时候,产生投资回报。这些,正应了一句道教术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三,他们不急于作结论。基于不同的视角,对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对病毒来说,你那脆弱的免疫系统是它的最爱:它可以茁壮成长,对你的健康,则有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中国人倾向于让别人去想什么才是他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他的决断只适用于他的状况,别人帮不上他的忙,否则只能给他带来麻烦。
 
第四,他们不仅不怕那些人们认为不好的东西, 相反他们还积极寻找它们以使它们向积极的方向转化,防患于未然。比如那些积累起来的财政资金。难道政府不想把那些钱散于民间?他们也是人,也想人人餐餐有美食;一年也有两次出门旅游的机会,并且越远越好。可是古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们担心:太快到来的富裕会导致他们躺在自己的光环之中,产生自满和懒惰的情绪,从而丧失前进的动力。使得在中国的改革尚未彻底成功之前,就为此而止步不前。另外一个例子:中国人比较低调,甚至有时候过于谦逊——阴;无论他有多尊贵或者富有——阳。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在如果“阳”太多了,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因此他们就将“阳”转化成阴:让自己的行为变得谦逊一点,以免由于不及时收敛而产生恶果。他们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懂得了这个道理,可以起到一石两鸟的作用:即不必在以后强迫装出谦逊的样子,又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 因为谦逊可以使人美化。
 
第五,中国人相信,阴阳两者间任一都无法单独使人们幸福, 阴阳平衡才是完美境界。太穷了,使得你的生活过于辛酸,但是如果你的钱太多了,又会使你变得欲壑难填; 工作太多,会使你变得象个机器人,但是成天无事可做也会使你烦恼无尽;过快而不谨慎的判断会伤害别人,但是没有自己的见解将永远无法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 阴阳相克,阴过盛,阳便会介入,反之亦然。 在中国人变得谦逊——阴的同时,他们也在不经意间找到了一种平衡阴阳的方法:那就是他们会愿意和谦逊的人而非骄扬跋扈的人交往,以达到自身的平衡。
 
阴阳思维的方式对中国人的影响还有很多,我在下期的博文(blog)中将继续写。我现在想说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觉得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由于我在荷兰的生活和我在其他国家的旅行,使得我发现人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都在使用阴阳思维的方式。就拿上述的第一和第二点来说,Johan Cruijff说过: ‘Elk nadeel heeft zijn voordeel’,说得就象一个古代哲人一样。那么第三点呢? 在西方,引用圣经里的一句话: ‘Oordeel niet opdat gij niet geoordeeld wordt’。 对应第四点,在荷兰也有一句名言:‘Hoogmoed komt voor de val’。 第五点在荷兰对应的警句为:‘Te is nooit goed, behalve thuis’。在北海这边的人们也知道平衡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理智的思考,
 
无论在哪里的人们,在荷兰也好, 在中国也好,都可以从中获益。但是…我觉得,能够研究别人的文化,从来都没有什么坏处:不一定是为了去学习别人,而是以此来提醒我们自己:不要忘了我们自己所拥有的那些无价的文化瑰宝,而是应该有意识地时不时在你的脑子里想到那些。不能让它,正如我们生养于这种文明之中而有时候无法意识到它的特殊性一样,销隐于无形之中。
总之,你可以将中国人的这种方式称为阴阳思维方式,但是你也可以很简单地称之为理智思考。实质不变,名字可以万变,这就看你自己对名字有什么偏好了。
 
王露露
海牙 2009年10月24日
Vertaling/Translation: Pei Zhang.
 
作者简介:
王露露(北京,1960年12月22日)是一位自1985年起在荷兰居住的华裔作家。在她1997年出版她第一部小说“Het Lelietheater”,并取得突破。之前,她在马斯特里赫特做教师。由这本书,她获得了1998年最畅销的文学作家称号(超过800,000张的销售量)和下一年度国际诺尼诺奖。作者至今已经发表了八部小说和大量文章。详情请参阅她的网站:www.luluwang.nl
 
Fotografie/Photography: Martin Sweers.
Fotobewerking: Ewald Krijnen.